古代 唐三彩内壁的特征,古代 唐三彩内壁的特征
1、古代 唐3彩内壁的特征
在历代低温铅釉陶器中,唐3彩以精湛的雕塑技艺和绚丽多变的釉色独树1帜,深受科研、鉴藏者赞叹,也因此被大量仿制,以致着意仿古的赝品充斥艺术市场。要分辨真伪就需要观察大量的真品,总结其特征,然后从神态、釉色、胎质、彩绘等方面来观察分辨,对待1件器物要详加分析、推敲。陕西是出土唐3彩最多的省份,而乾陵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唐3彩,主要是李贤墓(706迁葬、711重启)、李重润墓(706)、李仙蕙墓(706)出土,经陕西考古所张建林先生对其残片标本科学测验分析,有1部分与河南巩县窑烧制的唐3彩数据相近,与耀州窑3彩不同,因此乾陵唐3彩有1部分可能与巩县窑有关,但据冯先铭先生主编《中国陶瓷》1书中称,巩县窑大、小黄冶并未发现烧制大型俑类,所以也可能是唐长安城附近周边地区未被发现的窑址烧制。在西安西郊发现的唐3彩窑址出土器物标本色彩斑斓,加有蓝彩,又有“天宝4载”文字的陶片标本发现,其与乾陵唐3彩相比色彩较为丰富,应该不是同时期烧制。又经过对比耀州窑3彩和乾陵3彩,可见胎质、釉色、色泽有差异,所以乾陵3彩与耀州窑3彩联系可能不多。在此以乾陵博馆藏唐3彩为主,对其局部特征作以肤浅的描述。 造 型 形神兼备是唐3彩俑类的主要特点,无论大、小件均能表现出生动的神态,这1点对鉴定真伪十分重要,因为大部分赝品制作比较粗糙,常常仅凭神态就可以排除在外。而神态则依靠造型来表现,例如有1部分3彩俑的头部刻划很细致,发髻、发丝、额头皱纹、眉毛、眼睛、双耳、颧骨、鼻子、双唇、酒窝、脸部的起伏变化等细节都刻划的很清楚,身姿、手势也变化有致,局部还加以彩绘,自然产生1种逼真的神态。低劣的赝品是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精雕细制,有些较高档的仿品虽然以真品翻模,但其刻划的线条、器物的起伏变化并不是十分清楚,显得较为模糊,神态、表情相差就很明显。 3彩器皿类修坯很细,器型规整,圆器都显得深圆饱满。如3彩3足缶,其胎体规整、修坯细腻,透过3彩釉层可见口沿和腹部有多道细小的弦纹,有故意作出的弦纹数道,像肩饰双弦纹是这1时期常采用的手法,也有些细密弦纹明显是轮制的旋削痕迹,其兽爪形足也显得很有力度,整个器型非常规范。唐代瓷器的底足外修1刀的情况在3彩碗、瓶、执壶中也很常见。因此如果发现器型不太规则的3彩器皿就要怀疑是否为赝品(个别手捏成型的小器物除外)。 釉 色 釉色变化丰富、炫丽斑斓和釉质清纯明亮是唐3彩的主要特点。1般来说,赝品釉色均不及真品幽美、清纯、变化丰富。由于唐3彩施低温铅釉,历经千年,其绿釉上必有银釉或5色虹光,例如3彩骑马狩猎胡俑所施绿釉之上的银釉非常明显。1些比较明亮的绿釉直视无银釉,加放大镜侧光必定可见5色之虹光。而有银釉或虹光现象,却也不1定必是真品,还要从其他方面观察,因为赝品已经带有仿作出的银釉和虹光。但这1点还是非常有用的,1件3彩器上的绿釉如果没有银釉或虹光现象,也就是没有岁月沁蚀痕迹,很可能就是赝品。3彩釉面的点彩工艺极为常见,多在1种色地上点施各种彩釉斑块,其特点就是变化丰富,各色釉之间熔合交汇自然。例如3彩3足缶和1件非乾陵的3彩点彩标本,其在月白色地釉上点施的绿、黄、赭色斑变化丰富,流淌自然,色彩炫丽,光泽明亮。而仿制的3彩碗点施的竖条就缺少变化,釉面显得发死,釉质也不清纯,光泽差。要注意有1些单彩器物很难分辨,如仿制的绿釉瓶,其器型饱满,修坯规范,釉色明亮,釉面开片细微,这些都与真器很相像。缺点仅是绿釉分布不太均匀,釉面有较多的聚积小点块,估计是仿制时小心翼翼,以小笔触数次施釉造成的现象,相比之下就不及真品釉子熔化时产生的变化自然。但是这样的作品极难分辨,如果不是对照发掘简报上原器的照片,笔者也不能分辨真伪,和原器相比此绿釉瓶的口颈部略显高,瓶口也显得偏小1点,足胫流釉稍多。另在唐3彩釉面上有时可见刷釉痕迹和窑变的现象,窑变的现象应与胎体、施釉、烧制条件、釉子纯度、化妆土等方面问题有关,其不规则的斑块变化使唐3彩显得更为古朴自然,此类情况并不多见。从图8可见3彩侍女俑的造型、神态、施釉、釉面垂流情况。刚接触唐3彩时听人说仿制的3彩马下巴有垂釉点,真品则没有。据观察可见许多真品3彩马的下巴都有垂釉点,也有没有垂釉点的,以这方面分辨真伪没有多大作用。在唐3彩之上有不少垂釉流淌现象,也有个别窑粘情况。 唐3彩釉面大多数都有光泽,釉表受到沁蚀者除外,经过作旧处理的唐3彩1般釉面多失掉光泽,显得暗而陈旧。耀州窑3彩与乾陵3彩相比釉面光泽更为强烈,3彩马、骆驼的赭釉偏红要重1些。耀州窑国宝级文物3彩龙头——的光泽非常明亮而且得有硬度,显然耀州3彩的烧制温度要偏高1些,这应该与其胎土、窑的型制有关。 胎 体 唐3彩胎体的颜色较多,有砖红、粉红、粉白、黄白、土黄等多种色泽,又有内外不1致的情况。胎体大多较为细腻,偏重。粉白色的高岭土胎多未完全烧结,白胎3彩1般均较为精致。李贤墓3彩以红胎为主,李重润、李仙蕙墓3彩以白胎为主。 3彩俑多为分段模制,在骑马俑的马颈部偏下段、人的腰部可见接茬,从接茬断裂开的标本可见其断面似锉刀面1般有凸起的细条,有可能是工匠故意作出,以利于用泥粘接,从1些马腹残块里面可观察到模制时多用1种宽似手指的板条抹压处理。有1些3彩马的胎体之上有明显的小裂纹,其透明釉下小裂纹似大小文武片,但并未影响到表面釉层,可能是2次烧片。3彩马嘴或开或闭,1部分马身有贴花工艺。对于“真品的3彩马、骆驼尾部和身躯均连在1起,多残损,仿品采取单独制作,在其尾部留1方孔,然后插入……”的说法,笔者在这里以乾陵唐3彩的特征说明1下。据观察,真品3彩马为分段模制,然后用泥粘接处理,身躯与马尾巴应该是分开制作,从马臀、尾处内部观察仅可看到板条抹压的痕迹,并无从外向内插入的突起泥痕,所以在尾部可能并不留孔,仅是用泥粘接。而仿制的3彩马身躯与马尾巴也是分开制作,多在尾部留1孔,将马尾巴在泥里醮1下,然后插入即可,从内可见突起的泥痕,施釉烧制后也无法单独将马尾取掉。现在河南洛阳新烧制的3彩马身躯与马尾巴连成1体,从内部观察可见马尾处有1孔,并不封实,4周也很光滑,分量非常轻,显然工艺经过改进。陕西地区烧制的3彩马依然采用以前的身躯与马尾分开制作,然后醮泥插入的方法。 在3彩器物上也有印花和贴花工艺,如有在内心模印宝相花的小盘,有腹部贴骑马射猎纹的绿釉残片标本,此类骑马射猎纹在汉代绿釉陶钟上就曾出现,说明汉唐时贵族出外狩猎的情况较为普遍。 彩 绘 彩绘专指俑类,在唐乾陵3彩俑的身上几乎都有彩绘,人物的幞头染以黑色,上面的扎条染成红色,发髻染以黑色,脸施白粉,黑笔细勾眉毛,双晴和上翘的胡须,朱红点唇。个别俑甚至上身半侧都染以红彩,或者在裸露处施以肌肤色彩。马的眼睛以墨笔勾勒,甚至绘出眼睫毛,大型3彩马多在突起的双睛中刺出瞳孔。有些3彩马身上有用墨笔勾勒的束带和饰佩。由上可见3彩俑类烧制出窑后,还需进1步施彩加工,使其形象栩栩如生。熟悉和了解3彩俑的彩绘部位、绘制笔法、颜料色彩,对于分辨赝品具有1定的作用。现今有引起赝品已经仿照真品而加以彩绘,但与真品彩绘有1定的差别,勾勒线条也较为呆滞。 在上面从唐3彩的神态、釉色、胎体、彩绘方面肤浅的谈到1些局部特征,主要以唐中宗、睿宗时期的乾陵器物为主,很少涉及其他地区的3彩,虽然显得很不全面,但可能对唐3彩鉴定有1定的帮助,如有不恰当的地方,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。
2、古代 唐3彩内壁的特征
。
3、请专家给出个方法怎样把瓷器上面的东西去掉,我用刀去掉了1块剩下那些怎么去?
建议你就别动了,不管是窑粘还是土锈,都是吃到釉子里面了,处理不好就把釉子刮下来了,如果你非要弄,可以考虑用84消毒液试试。 满意请采纳。